勤奋小议

 勤奋小议    

翻开《中华大词典》,由五万六千多个汉字组成的 数以万计的词汇当中,有一个能使你改变命运,走上成功之路的一个词,这就是“勤奋”二字。

  勤奋,文字学家解释为学习或工作努力,精神振奋;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这些名人大家所解释的勤奋都抓住它的某一方面的内涵。而我认为勤奋是强者的表现,有头脑的人在所从事职业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骨气。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叫司马迁的人,他是《史记》的作者,中国史书体制的开创者。他就是靠勤奋的精神写完这部巨著的。司马迁在父亲死后,开始这项伟大工程,可是,正当他专心著书立说时,因为李陵事件而触怒汉武帝,进而糟遇当时最残酷的“宫刑”,司马迁受刑之后,羞耻难当,坐卧不安行走不知所往。在这内伤外伤的重创时候,人是最容易消沉颓唐。然而,司马迁振奋精神,凭着顽强的毅力,终于写完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中国文明史。他为写好这部三千年的史书,他游遍全国。为写大禹治水,南下浙江看禹穴;为写孔子,游历齐鲁,进孔庙,看器皿;为写屈原,到湘南汨罗江凭吊。司马迁的“勤奋”使他成功了,著书的愿望实现了。

   在我们当今时代里,勤奋学习,发奋工作的人也不乏其人。记得恢复高考那年,被误十年积压整整一个年代的青年们,为了结束那悲残命运,他们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小小煤油灯下复习功课。他们为获得更多的知识,三更灯不灭,五更抱书眠。他们正是靠勤奋刻苦学习,改变了命运,走进了大学中专校门。他们的成功,不是出于天才,而是出于勤奋。如果非要按上“天才”的花环,那也只能说是勤奋造就了天才。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汗水就是勤奋。“勤能补拙”。

  “在人类历史上成伟大事业的往往不是那些幸福之神的宠儿,却反而是那些遭遇诸多不幸而发愤图强、勤奋好学的苦孩子”。“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真的。爱迪生遭受多少苦难,靠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为大科学家;高尔基童年青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靠勤奋成为大文学家;贝多芬没有考上大学,爱情上又遭遇了不幸,在他成为音乐家之后又失去了听觉,他硬是“扼住命运的咽喉,以惊人的毅力作曲,成为名闻世界的乐圣”。可见,勤奋使人成功。

  勤奋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它出智慧,增才干。可以成就人的事业。唐代文学家韩愈有这样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再次说明:勤奋使人进步。好,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副对联:努力学习能进步,刻苦钻研就成功。横批:发愤图强

        (完)         

 

  1987.9.28于粮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