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图成名
*小说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上初二、十四岁的小雨被学校开除了,原因是大字报没抄好,却对同桌的女同学欲行不轨。
回到家的小雨更“自由”了,不是粘知了捉麻雀,就是下地爬瓜,要不就在别人家寨子旁快要黄的倭瓜上挖个眼尿点尿或塞进一块石头,被他折腾的倭瓜不是烂掉就是痊愈长成后把切瓜刀给锛了,为这儿没少挨母亲的骂,但母亲管不了,在远方报社工作的父亲又鞭长莫及。就这样,在农村晃悠了好几年。
每次父亲休假回家,母亲少不了在父亲面前说小雨的不是,当父亲的也少不了训斥儿子,可也就是管几天,父亲走后,还是老样子,所以农村人称他“二流子”。十八岁那年,父亲把小雨带走了,托人安排在一个山村镇的供销社,当一名售货员。那年代是计划经济,商品短缺,当个售货员,是一美差。生活过日子,少不了油盐,故此少不了求他照顾,人们十分羡慕小雨的工作。小雨平生也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受人尊重的味道好极了,于是,东家请客有他,西家玩牌找他。为的是求他办事买东西顺当。小雨也大方起来,自然少不了自掏腰包喝几回酒,到了月底,一摸口袋,才知又亏空了,再细一算,连朋友托他买东西的钱也给花了。无奈找父亲去要,父亲问清情况给了他,当他第三次向父亲张口时,父亲觉得有点不对头,被父亲合合实实训了一回,不是父亲不给他,是因为父亲也得养家糊口。没办法,小雨被训后,蔫了好几天,有一天他眼睛一亮,真是守着粮仓没饭吃,何不利用工作之便,搞点外快。于是,多次利用销售化肥之际,将原有上级下达农资派送计划缩减,将多出的化肥高价出售,这样一来,既弥补了原来的亏空,又有了新的剩余。于是他又开始胡吃海喝,不久,供销社主任就发现了他的秘密,加之群众的反映,上级部门不得不调动他的工作,让他到当时最不好的税务所当一名催费员。
到了新单位,少了外快,小雨着实老实了一阵子,加之父亲经常过问,领导管得又严,小雨在众多“关心”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学着别人看起小说和报纸。一日,周所长领着大伙去小城印刷厂取书,途中说当作家的好处,不但出名,还有钱花,这真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小雨听到耳朵里,记在心上。心想,世上还有这么好的事,我也要当个作家……
听说儿子小雨想当作家,当父亲着实高兴一阵子,但又十分担心,因为儿子中学都没毕业,斗大的字认不得
小雨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随领导去朱山的消息,全篇不过有二百字,经他父亲修改有四十个错别字,十二个语句。虽没发表,但一篇纪实消息修改后倒像一诗歌,云里雾罩的,让人看不懂:“上山了领导带(在)钱(前)我带(在)后,村(树)不多叶不少,道不宽听(挺)弯张(长)……”这也难怪,一个文革年代初中还没毕业的人敢写就很不错了。父亲送到报社编辑面前,把儿子的情况说了,编辑先是同情,但看完稿子又摇了摇头,面带难色。小雨父亲一看就知道稿子内容有问题,于是马上说:“你张叔叔给改改,给发了,也可给犬子鼓鼓劲”。编辑无奈,又修改一番,总算变成了铅字。就这样,小雨的父亲三番五次找编辑,时不时用稿费买点东西意思意思,请编辑喝点小酒,尽管编辑不要也不去,但小雨的父亲为了儿子,不得不弯下腰来。
文章的发表确实给小雨鼓劲不少,也由此小雨出了名,所里都称他为秀才,确实有点名利双收。这时的小雨,在人前那个神气,就别提了,说话气粗了,调也高了,时不时的也冒出在报纸上学来的新词来……一天看到一个在大报挂靠的报纸举办征文比赛,小雨拿着编辑修改后的文稿邮了出去,居然得了二等奖,高兴得小雨睡不着觉,见人就说,知名度大大增加。小城的写手们羡慕不已,人们对小雨的称谓由原来的“秀才”变成了“作家”。
小雨的父亲退休了。小雨的稿子每每被退了回来。小雨这才明白过来,无奈,为了名利双收,小雨不得不提着酒和本地特产跑到报社,按照父亲的指点,找到要找的人,搞搞关系,走走路子,沟通沟通思想,加深加深印象……。编辑看到小雨的诚恳,加之小雨父亲这层关系,半年八个月的给小雨发一篇……。
尽管小雨的发稿量不大,但小雨写作“童心”未眠,每仨两月就有“文稿”出炉,体裁只限于以游记为主“散文”和现代诗歌,二十几年下来,五六十篇“文稿”为小雨穿上了市作家协会会员和“当代徐霞客”外衣,在小城也有了小小的名气。这虽代价不小,但也算对小雨的一种回报。
小雨出名了,能呼悠了,于是乎以“学术”为名对别人的文稿进行指手画脚,这儿也欠缺,那儿需改。一次酒厂搞策划宣传,小雨也为应邀写手,席间大家踊跃发言,轮到小雨,发言确有新意:“酒厂销路不畅,主要是因为酒名取的不好,这个XXX酒名有点女人味,按照中国的传统,女人是不渴酒的,所以效益不好。我建议改名,改成……”。好一个文学大家。又一日,文友小聚,特邀小雨,酒足饭饱后向小雨请教游记的写法。“小雨老师,你旅游了那么多地方,写那多游记,花销多少钱呀,”小强问。“唉,其实吧,近的地方我去过,远的地方有的我也没去过。”小雨回答道。小于急切问“那你怎么写?”。“这是秘密不告诉你。”“雨哥,你就别卖关子了”“我可以告诉你,不过你得再请我一顿”。“行,雨哥,你定时间,我买单”。小雨一看都是挚友,便神秘兮兮的说:“近的地方,我就不用说了,去远的地方,看看那的简介,听听解说词,不行再买本那的书。没去的地方,买一本中国地图,去图书室查查那儿资料,看那儿有何人文景点自然景观。现在好了,家家都有电脑,上机子一搜说有了,不过不能全盘照抄,要有剪辑,有所变通,特别是在途中,要按路线图写,时不时的加点小料,添个河流,增个桥梁,以示真实,这样既能把钱省了还能写出文章来,一有牛可吹,二让人羡慕,三可有‘作品’问世,何乐而不为呢”。众多好友纷纷抻出拇指,学着唐炳会的鬼脸说:“老兄,高,实在是高”。
现在的小雨在小城可说名声大振,但他不满足,他要向政界进军。于是,用年终奖金买了架照相机,明为摄影艺术,实为接近领导。人大开会,他编外摄影,洗几张图片给领导寄去,政协陪客人参观,他尾随其后,时不时的找个机会与领导合个影,有了图片,便有政治资本积累。一次,闻听市领导来小城,他扔下饭碗,抄起像机,撒丫就跑,恨爹娘少给了两条腿,到了外边,打辆出租车,向目的地飞去,不料,出租车爆胎,气得小雨青筋直爆,不得不又换辆车,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警卫人员不让接近,小雨伸手掏一张片子,警卫看了看说“不行”,这让小雨很生气,又好说歹说,还是不行,于是仰天长叹:“图片,片(骗)子,你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