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三色
我的家乡坐落地天津市蓟县马伸桥镇龙山太平庄村,由三色构成。古色使家乡文化底蕴深厚,红色家乡在共和国的天空闪亮,绿色又使家乡充满生机与活力。虽故乡现只有350多户,1400多村民,但小村历史悠久,爱国有功,绿色生机。
一、古色幽香
龙山太平庄,地处京、津、唐、承四大城市的中心丘陵地带,古代曾为戍边屯兵漕运之地,距渔阳古城东
龙山由八座小山组成,其形状有龙腾之美。龙头龙径龙身龙尾龙爪齐全分明,故名龙山。龙头昂首东南看日出饮淋河,龙尾探西南拨于桥水库之碧浪,北有好女、凤凰之山相伴,东与南有淋河果河二玉带飘舞,西领隔溪老虎山向日而行。真可谓翔龙瑞兽,欲雄风于东方。故存此地有真龙天子降生之传说。龙头山早年古木参天,松青柏翠,山顶有阎王殿、娘娘殿、龙王殿、钟鼓楼、天齐庙、静寄庵等建筑百余间。殿堂勾心斗角,气势雄伟,道观尼庵错落有致,清幽静谧,存“洞外无风洞有风”的老虎洞,有设计精美、造型奇特、远近闻名的大戏楼古迹,置钟鼓楼大钟,声音浑厚,传及四方乡闾达四十里之遥。相传龙山僧、道、尼姑众多,香火极盛。,每到溯望之日,香烟缭绕,木鱼声声,诵经朗朗,悠扬悦耳。日日善男拜佛,月月信女许愿,季季香客如织,年年风光无限。阳春三月,日丽景明,历史传承一年一度的三月十七京东大庙会都会如期举行,这里是古代冀东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届时北京、天津、济南、常州、沈阳等全国商贾云集于此,金银饰品纷呈,钢铁器具繁多,名吃香味四溢,名旦大戏不断,变戏法唱落子,说书的教艺的应有尽有……,可谓车马鼎沸,人海如潮,盛况空前。
龙山大戏楼地处龙头山南坡北向,南低北高便于观看。戏楼为纯木质结构,九脊十八坡,有前台后台之分,两根边长两尺的正方形石柱支撑着大约
据旧县志记载:早在明代,龙山上就建有“龙山书院”,为文人墨客雅聚赋诗唱和之地,富家贤达子弟学业之所,明代礼部尚书李庆出生此地并重修书院,致仕闲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村民取土挖出一批刀币,为文物部门断代为战国时期货币;九十年代山顶施工出土秦汉官服铜质饰物带钩和汉瓦;听老人讲,解放初期山上有二十几块石碑,有“千棵黄瓜树,万筒蚂蚁碑”之说,后遭村民建筑使用,现存元明清整修庙宇三座石碑;龙身西侧有和尚坟30多座;龙头北侧与东侧有老道坟、姑子坟各近20座,文革时期被平掉拆毁作为耕地,那些耕地现留存“和尚坟”、“老道坟”、“姑子坟”地名为佐证。由此可以断代龙山庙的历史:起于汉代,终于“文革”。
民国时期,龙山太平庄为蓟县第四十九编乡治所,本村的“八大斋”名蜚京东,曾任蓟平密联合县县长,十四专属科长,昌黎县医院院长张翠斋是蓟县社会名流,三民主义信徒,其父张明为清末秀才,曾设义学,教授平民文化。张翠斋在其父影响下乐善好施,倡导平民教育,改庙堂为学堂,建龙山小学,使四邻八乡子弟有读书求学之所,为摆脱文盲愚昧,接受新知新理奠定了基础,更使祖国的文化得到了传承。
二、红色靓丽
龙山太平庄不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而且在国家危难之时,还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北大和北师大来的“一二·九”学生运动骨干和革命志士仁人诸如王少奇、王济川、李子光、安性存等同志为了民族的解放,纷纷来到龙山,利用山上小学校做掩护,和本村进步人士张翠斋、王济川等一道,建村办中学,传播革命道理,培养抗日骨干,组织革命斗争,开办“性珍工厂”,成立“抗日救国会”,为革命暴动做准备,龙山也成了冀东抗日斗争的秘密地点和策划中心。1949年时任河北省副省长、曾在龙山太平庄工作过战斗过的李子光同志来村里慰问并亲送光荣匾评价本地:“革命发祥地,抗日基点村”。1938年7月,冀东党组织在龙山召开秘密会议,组织策划“冀东三八暴动”,十里八乡抗日群众来到龙山太平庄,和山上师生组成千人革命队伍,高举红旗手拿武器从这里出发,在离龙山不足十华里的马伸桥镇率先拉开了1938年的“冀东三八暴动”的序幕。在这批抗日队伍中就有龙山太平庄人53名之多。据统计,就在这当时人口不过百户,村民近五百多人小村里,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有136人,有中国共产党党员106名,土生土长从事革命于本县执政县长县委书记就多达五位(县志可考);也就是在这里出生长后参加革命县团级以上干部就有23位之多;也就是在这里为抗日战争输送很多干部,也牺牲许多抗日烈士和村民,仅龙山出生长大牺牲的烈士就有35人之多。此外在此地工作过战斗过诸如李子光(蓟县翠屏山人,原河北省副省长)安性存(北京通县人,原轻工业部副部长)马力(蓟县马家崖人,原贵州省长)王文(龙山人少将)张永起(龙山人县团级)县团级干部达80(含外籍干部)人之多。这些精英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活剧,演绎了许许多多曲折离奇的真实故事,这在我国小村史上也是挂上名的。
未到龙山,远远向其望去,一似塔建筑矗立山顶,五角星在太阳照耀下烁烁生辉。登上龙头山,才知那不是佛塔,而是冀东抗日三八暴动纪念碑。纪念碑碑高
三、绿色宜人
龙山太平庄北傍青山,三面环水。龙山虽不高,不但有龙腾之美,还绿色盎然。龙尾满坡栗树,春有黄色栗花淡雅之清香,夏有栗树浓绿之葱郁,秋露栗树果子之笑脸,冬存栗枝傲雪之向上。龙身顶上槐树簇簇,松树青青。早春二月,南坡偏上那几株杏树朝阳争先开放,花之鲜艳像玉花凤钗别在少女头上,令人靓目。随之而来的是山前山后桃花吐蕊,苹果枝绽蕾。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满坡红遍,芳香四溢,蜂拥而至,蝶舞开怀,可谓桃花怒放清香溢,蝶舞蜂飞乐事来。武陵郎俊携妻至,小住三旬不肯还。桃花刚刚结蒂,苹果花扑天盖地而来,一片白雪。都说梨花白如雪,可龙山的苹果花也不逊色,不仅具有梨花之白嫩,还有丁香之雅韵。其实龙山的春天挂在枝头上的不仅仅是红红的桃花,绿绿的河柳,白白的苹果花,还有那并不艳丽绿中带黄的柿子花了。它可是花中的极品,别看它开得不大,也不艳丽,但它并不缺少楚楚碧玉之风韵,也不失靓靓田黄之俊雅,每当它开花的时候,映射眼帘的是少女的羞润腼腆与温柔,更带有一种不饰张扬胸藏文化修养秀女之内涵。柿子花不大,但它结出的果实个头大,味道甜,那红红的果实更像新娘楚楚动人,艳目夺眼;更为独特是它遇风雪不改其质的品质为为人之本,为人乐道。它那独具红心不畏风雪的品质也正是龙山人的一种热情,一份善良,一份积极向上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龙径每到白露时节都要系上一条红红的围巾,夺人二目,让人流口水。那红围巾不是别的,而是那满坡的大枣到了这个收获的季节展露出的风采。四座龙爪山郁郁葱葱,草木丰茂。龙头山除庙宇外,还长有远近闻名的“千棵黄瓜树”和 “明开夜合”。黄瓜树是国家级保护树种,树叶有一种黄瓜味,果实黑色味可入药。“明开夜合”,又名“合欢树”,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喻示着这里生活美好。
龙山太平庄既有辉煌靓目的风光,更占秀水之美。村东的小河长年流淌,水量充沛,水质甘甜,鱼虾漫游,螃蟹横行(早年),非常适宜垂钓。岸上绿柳婆娑,小鸟飞鸣。村南水库大埝上杨树成行,墨绿的树叶,在微风吹拂下哗啦啦的歌唱,坐在树下草地上,享受鸟叫虫鸣之幽静,感受夏日一缕清风之沁凉,看着老牛啃着沟中嫩草,那是别有一番情致。村西的那条小溪,终年流水潺潺。春天水草菲菲,野花竞放;夏秋柳荫砸地,鸭浮绿水;冬天小溪白凌镶嵌,冒着热气的溪水涓涓淙淙……。
青山挡寒风,绿水润沃土。所以龙山太平庄的气候温和。每年晚一个节气冬季到来,早一个节气进入春天。山南有古代冲积而成的肥沃平坦土地,故非常适宜耕作。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年年丰登。1972年大旱之时,这里的玉米叶子上也是露珠晶莹,点点滚动。故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为先民仰望聚集兴旺之地原因之所在,也为村庄发展之地利。
这是冀东地区少有的风水宝地,这是先烈与英雄用心血染红的热土,这是绿色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沃土,这就是生我养我让我魂牵梦萦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