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翡翠落深山

一块翡翠落深山 

 ——下营镇西大峪发展纪实

          张德永

满目荒山无一树,满沟无水净石头,羊肠小路崴驴腿,人居窝棚水米愁。“荒山秃岭乱石沟,土如珍珠水如油,吃粮四季都发愁,有女不嫁32里沟。”这就是过去的西大峪真实写照。如今的西大峪是:满坡翡翠鸟啼啾,红房碧树花探头,柏油马路房前过,家有存款水自流,清潭倒影群峰翠,沟畔蔬菜绿油油,有线电视家中看,氧吧亭古客旅游。这就是西大峪村新旧之变迁。

西大峪村,原名“三十二里沟”,位于天津市版图的最西北部,西与北京平谷相连,北接河北兴隆之域,为蓟县下营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现有268户,1036人,分居九个自然区,占地14平方公里。西大峪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是什么,西大峪人说靠的是党的领导,靠的是信念,靠的是汗水。

山无一棵树,路无一步平,村无一滴水,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西大峪人的祖祖辈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要干什么。因此西大峪人把植树、找水、修路当作追求与理想,成为西大峪人为之奋斗的三大主题。

植树是改变生存现状之根本。俗话说“靠山吃山”,然而大山矿产没有能力开发,山上没有树,对于一个面对乱石背朝天的山里人来说又能吃什么。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山栽树搞绿化。因此西大峪人认准一个死理就是“只有栽树,才能生存,才能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于是西大峪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向荒山开战,向贫困叫板。从1965年开始,西大峪所有村民每天挖山不断,栽树不止。但由于山坡上土少石头多,挖坑难度大,又缺乏经验,因此所栽树苗数量小,成活率小,绿化速度缓慢。但西大峪人没有向高山低头,没有改变初衷,而是发扬愚公精神,在挖坑栽树过程中,不断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因此在干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在山皮土多的地方,不用挖坑后再栽树,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在雨季撒种育林,这样既可提高造林速度,又不失造林质量。没有种子,他们一方面派人到蓟县的盘山,遵化县的马兰峪自己上山采摘收集种子,一方面向上级反映情况,寻求上级调拨种子支援;在山坡硬石头多的地方,他们就镐刨、棍撬、打眼、放炮、担土,学习外地经验,把树苗制成土饽饽栽法,大大提高了成活率,他们春天挖坑夏天栽苗秋天补栽。就这样狠心种树,坚持了三十年,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在361条沟,768面坡,555道梁进行了绿化,共栽树18386亩,7000多万株,19991年被国家评为“全国绿化先进村”。

造了这么多林,山绿了,雨水留住了,这以后没有发生大的旱涝灾害,收获大量的水果。而且生长的树木又生成新的水源。俗话说“一斤水果半斤水”,栽树不仅绿化了荒山,缓解山里人口渴问题,又给荒山蓄积的水源。“水是农业的命脉”,山区尤为重要。多少年来,水一直困扰着西大峪人,成为西大峪人一块心病。西大峪人吃水要到二十公里外的河里人背驴驮,每天花在运水的时间占去了四分之一。滴水贵如油一点也不夸张。冬天吃雪水,春天用河水,夏秋喝房檐水。水对西大峪人来说太重要了。因此,西大峪人下定决心要在三十二里沟找到水,改变西大峪人吃水难的现状。七十年代初期,西大峪人选取了几十个井址,镐刨、锨挖、炮轰,一干就是一冬一春,滴水未见。还由于井坑太深,严重缺氧,造成三人窒息,一人死亡。但困难并没有滞阻西大峪人找水的决心。于是西大峪人改变了找水的思路,家家修水窖,雨季蓄水,但遇干旱,还是吃水难;此路不通,另辟新径,于是又搞起了五级扬水,把几十公里外的河水引上山,也未成功。但西大峪人并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反而更坚定了找水的信念,因为水关系到他们的生存与命运。于是在县水利局的帮助下,又打响了一场攻坚战。1976年终于在西大峪的山坡上打出了205岩石钻水井,,清泉一出,村民沸腾。这口井改写了西大峪人吃水难的历史,实现了西大峪人祖祖辈辈渴望水的夙愿。

由于绿化造林,树木越长越大,为大山蓄积注入了丰富的水源,此后,相继打出的三眼机井越来越浅,水位越来越高,1989年打出了一口自流井。水有了,西大峪人完善了配套工程,家家按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群众用水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在解决村民吃水问题后,西大峪人要走出去,要把自己的水果卖出好价钱,就得变羊肠小道为柏油马路。这是西大峪人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也是西大峪几代人的梦想。于是他们多方论证,多方筹借资金,想办法出点子,家家担担子,人人出力气。开山放炮,碎石平坡,用了八万斤炸药,历时三年时间修成了长达22公里的致富路。

山绿了,水有了,路通了,西大峪人靠着求生的欲望,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勤劳的双手,用泪水与汗水,建起了天然氧吧,修起了绿色银行,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如今的西大峪人住上了红瓦房,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使上了手机。骑上了摩托车,开上了汽车,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2004年,人均占有集体积累30000元,人均创收13000元。彻底改变过去三十二里沟“光棍多,码架窝棚多,负债多”的历史,变“吃粮靠国家,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为“粮食能自给,山货存钱足,生活好富有”;昔日的一穷二白的光棍村经过西大峪人实干加巧干变成了松柏成林,果木飘香的明星小康村。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新生活,西大峪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富而思进。把眼光放得更远。西大峪人利用自己所处的山区优势,搞起旅游开发。先是搞起了农家院,打出了皮薄肉厚的优质核桃品牌。后整合旅游资源,挖掘人文景观。整修扳倒井,让人领略康熙口喝扳倒水井享受泉水清凉甘冽之风骚;建起了鸡冠子亭,登高望远,让人饱揽林海松涛、回声阵阵、丽日晚霞、湖光滟滟、深潭倒影、九龙奔腾、皇陵瑞气之雅韵;整修了康熙斩草龙的血脖子山,让人感受雄风背后之凄凉。等等,这些将给西大峪带来无限风光……。

西大峪变了,变得富有,变得美丽。犹如一块翡翠落深山。

2006516于蓟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