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 梦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8年的春天,他拿到了城东AA楼十六层的钥匙,又有了豪华的住宅,实现了他对妻子的许诺,高兴得几天睡不好觉,他想自己这辈子没白活,真正住上了高楼,他想当初在农村那儿,劳动一天回到和父母一起住的低矮湿潮的小屋,在家洗个凉水澡都是一种奢望……

如果说1977年的高考使他的人生出现了拐点,由一名地道的农民变成国家的公职人员;那么1978的改革让他有了家,圆了他的住房梦。

忽如一阵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九七八年,有真正意义祖国的春天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摆脱左倾思想的干扰,制定了改革开放政策,这使中国经济的大船有了正确航向,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1982年高校毕业后的他成了国家的公职人员,两年后结了婚。但结婚归结婚,没有“新房”,对此他很内疚,觉得对不起妻子,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让妻子住高楼,住房也就成为他人生梦想之一。那时住房紧张,单位根本无力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既便有一、两套,也得按资历凭贡献打分排号,轮到他俩不知要到猴年马月才能解决,他俩想去租房,但一是不好租,二是就他俩人那点工资,真有点罗锅子上山——钱紧。所以两人平时只能住在单位的单身宿舍里,妻子一来,同室的同事还得发扬风格另找房住,两人挤在一张单人床上,真可说是紧密无间。就这样,两人隔三差五的今天上你单位住,明天上她单位住,一混就是一年,直到儿子呱呱落地,才不得不到离县城单位十了里地的农村租了一间房,有了不属于自己家的“家”。一是那里房租低,二是可以就近找个看儿子的保姆,省得母亲来了看孙子再租房。那时他租的房只有十几平方米,房间里除了摆着一张双人床外,没有什么家具,换洗衣服是用几个纸箱装着,吃饭桌是用拆开的包装箱木板钉成的。夏天天气好时,可以在房子外面做饭,遇到天阴下雨,只好把节煤炉搬进屋内,在屋里做饭,炒菜时,房子里不透风,房间里充满了油烟。当时的小屋地面坑坑洼洼,找不到一处平坦的地方。既然成了家,总要烧火做饭,只好自己想办法,找来了点木料、油毛毡,请了两个朋友,征得房东的同意,在房檐下搭了五平米可以遮风避雨的简易厨房,烧上了带烟囱的炉子,刮风下雨也不影响做饭了,总算是进了一步。后来添置了既能吃饭用又能写字看书的折叠桌子,买来木材加工了一对盛衣服的箱子,将两个箱子罗起来,摆放新买来的小黑白电视。就这样在这小“屋”内他生活了四个春秋。

1987年,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单位经济的发展,单位盖成了两幢家属楼。他分得一套单位产三十六平方米单元周转房。住进了带卫生间、厨房的单元房,一下子由租房到住套房,上升了一个大台阶,他感觉到了天堂,高兴的不得了,见到要好的朋友就说,风光的很,认识他的朋友与同事也十分的羡慕他。尽管房子面积是小了一些,还要每月交五块一毛九分的房租。但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了,好多人还在串房檐租房住。

1993年,蓟县率先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他用尽自己十多年的积蓄,将这套房买了下来,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总算有了真正意义的家。以前总认为自己这一辈子要当无产阶级,房改后拥有了自己房产,变成了“有产”阶级,实现了质的飞跃,生活条件得到了的改善。
又过了四年,1997年政府为了进一步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二十几个单位又在城南买地,职工集资建房,几千套新房拔地而起,建起了安裕新村,他所在的单位也是集资建房单位之一,他又拥有了一百平方米宽敞的大“家”。房屋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卫生优美,结构设计合理,他进行了装修,房屋装潢漂亮,客厅宽敞、卧室朝阳,书房明亮……他提前进入的小康。

进入新世纪后,蓟县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已成为县支柱产业,小区鳞次栉比,楼越盖越高,小区越建越美,生活品位越来越高。面对日新月异变化,他又有了梦想,准备买一处高层住宅,过一把“登高望远”的瘾,兑现自己的许诺。于是交了首付,用自己的公积金贷了款,于今年五月拿到了钥匙,圆了他住高层的梦……。


2008-8-18

发表回复